吉安鄉客家事務諮詢委員會
廣納產、官、學專業人才之建議
記者陳品雯/報導吉安鄉公所為推動客家事務,24日上午召開一○六年第一次「客家事務諮詢委員會」諮詢會議,針對「吉安鄉好客藝術村吉野移民村再造工程第二期」,廣徵各方專業領域意見以有效整合,並作為鄉內客家行政業務參考基準。
本次會議針對「吉安鄉好客藝術村吉野移民村再造工程第二期」計畫進行討論,該計畫係依「吉安鄉客家發展規劃重點」做為全鄉客家特色發展的藍圖。
吉安鄉公所表示,吉安鄉是東部客家二次移民的重鎮之一,更是花蓮縣客家人口最多的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公所積極向客家委員會爭取「吉安好客藝術村第二期工程-產業復振與歷史之心重建計畫」,獲得客委會補助總工程預算經費950萬元,施作項目包括紀念品館整修、辦公空間整修、客家產業館整修及展示、吉野移民村館整修、公廁屋頂更新等。
吉安鄉長黃馨表示,鄉公所於進行初步規劃後,3月30日於本所簡報室召開說明會,會中除了邀請鄉民代表與會指導外,也徵詢了社區理事長、村長及本鄉客家在地耆老等,除了廣納民意,也同時讓鄉親了解吉安鄉公所的計畫方向,將整體意見加以整合納入規劃設計,以利彰顯本鄉在地客家文化。
諮詢委員會議中,結合了「產、官、學、研」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就各自專長提出看法,包括軟、硬體,文化、觀光及建築層面之建議,其中委員翁基峰指出,建築安全性是基本工,以有限的經費投入迫切的需求中,先將硬體設備到位,同時將軟體面向作好完善規劃,避免文化複製失去特色,吉安好客藝術村具有實力成為一個引領的角色,不論是黃鄉長或是下任執政者都能接續執行。
硬體方面委員李麗幼也表示,設計中可增加立體互動性展館,融入客家輕旅行概念,使展館功能得以發揮。委員莊竣安指出,計畫施作項目中11號館辦公空間整修方便就近管理外,更應主動與民眾保持互動,建議辦公空間整修及其他展館的定位應一步到位,使之發揮實際功效。
委員呂律均、鄧双奎、何鎮平等人也針對建築上的施工方式,建材及空間施作等給予建議,並強調應以極少的經費發揮極大值。
於軟體方面,「產業區隔性」委員彭榮美說,產業有所區隔應著重不一樣的文創產業,可結合文化局-駐縣藝術家,活化展演空間,建議將掛勾等硬體設備納入,屆時也能推廣優質藝術,帶動參觀人潮。潘松根也說,未來可透過完善的軟體方面,包括簡報、短片等讓民眾初步了解,進而引起興趣,增加對展館及地方文化之印象。
重視觀光面向的委員何永興說,應考慮將遊覽車動線作適度規劃。葉陳錦表示,應朝向永續發展,徵詢當地觀光業界之意見,迎合觀光客需求,避免讓展館流於地方的活動中心。蕭雄彰也贊成永續經營需產業支持,建議結合周邊古蹟、文化、景點等,納入縣府導覽圖作長遠計畫,讓遊客能更有系統的參觀。潘繼道也提出,結合地圖推廣互動DIY增加民眾參與度與停留的意願及時間。
黃馨感謝多位諮詢委員提供寶貴的意見,並表示會將委員的意見納入地方建設之參考依據,於細部計畫中進行適度修改,為讓客家業務順利推展,未來也會視需要經常召開會議廣徵諮詢委員意見,以作為客家施政方針,將吉安鄉客家的人文歷史、文創產業、藝術工藝、交通建設、觀光旅遊等各項特色能加以提升。
吉安好客藝術村在立法委員蕭美琴及前立法委員王廷升等人的協助推動與縣府及鄉公所的努力下,讓原本是國防部的閒置營區,能變身成為具客家、藝術、文化氣息的休憩空間;未來則將透過營舍改造、策展規劃及輔導藝術、文創業者進駐等方式,帶動地方文化觀光發展。
此處原為阿美族七腳川部落領地,因日本時代在此設置全台灣第一個官辦移民村「吉野村」並設立神社,來自桃竹苗的客家二次移民先後遷入。隨著戰後日籍移民全數遣返,吉野改名為吉安,神社也拆除成為軍方使用的「宮前營區」;近年營區閒置許久,在各方的努力下,將土地撥由吉安鄉公所使用。目前該園區已開放空間將提供社區居民活動使用,原有營舍也將陸續改造為「吉野移民館」及「客家文物館」,並將透過策展規劃,完整呈現吉安豐富的歷史紋理及多元文化,也將透過輔導不同領域的藝術、文創等業者進駐,帶動地方的文化觀光發展。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