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防疫漏洞敲警鐘 防洞要視同作戰 二之二

防疫漏洞敲警鐘 防治要視同作戰 二之二




  狂犬病的疫情在單一物種和單一區域出現,風險最低,但是國內目前已出現單一物種(鼬獾)、不同區域(南投、雲林和台東)感染狂犬病的案例,顯示疫情的風險已升高,如果又出現跨物種、跨區感染,尤其連犬貓也被感染,代表疫情進入最糟的高風險期。

  錢鼠的身形及毛色跟老鼠長得很像,但是錢鼠並不是老鼠,兩者是不同「目」的動物。一般鼠類屬「齧齒目」,錢鼠屬於哺乳動物家族中最原始的有胎盤類─食蟲目成員之一,跟刺蝟是親戚,主要特徵是尖尖的鼻子、嘴巴,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牙齒,鼠類只有門齒與臼齒,但是錢鼠的牙齒全部都有,錢鼠在野外主要以昆蟲或無脊椎動物(蚯蚓、蝸牛)為主食,在有人類的區域則可能吃廚餘維生。錢鼠活動區域與人類重疊,會在人類住家附近潮濕陰暗的牆角、水溝等處出現,連這種食蟲目動物都會染此病毒,有無擴及貓,有必要迅速擴大取樣檢驗,追查是個案或已擴散,目前疾管署與農委會防檢局已成立「狂犬病防治跨部會工作小組」,將會緊盯最新情勢,全面防堵疫情擴散,絕不可等閒視之。

  疾病管制署呼籲民眾不要捕捉或接觸野生動物,狂犬病潛伏期約2至8週,遭感染的犬隻會有畏光、流口水、肌肉麻痺、性格異常…等症狀,民眾要多加留意家中寵物或附近的流浪動物是否有這些現象。

  由於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感染狂犬病動物若抓咬人類,致死率幾達百分之百。初期呈現的症狀有非特異性的,如發熱、發冷、不適、厭食、嘔吐、頭痛、喉嚨痛、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等,或咬傷部位異樣感之特異性的症狀,持續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的現象,然後發展至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肌肉之痙攣,以致於引起恐水之現象,故又稱恐水症,隨後併有精神錯亂及抽搐等現象。如果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患者通常在2至6天內(有時會更久),因呼吸麻痺而導致死亡。

  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民眾,應避免接觸或餵養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遇罹病野生動物或滅鼠時要特別注意切勿用手直接拾取鼠屍,應以鐵夾或其他物品如竹筷等物夾取後以塑膠袋裝袋,外面再以報紙嚴密包裹交由垃圾車清運。

  若不小心接觸到老鼠或遭動物抓咬傷,請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清洗,若有傷口除徹底清洗傷口15分鐘外,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讓醫護人員進行傷口的消毒、臨床醫師評估並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置,以降低感染風險。

  臺灣好不容易維持了逾半世紀的狂犬病「非疫區」,豈料竟會讓狂犬病死灰復燃。狂犬病疫情一旦蔓延擴大,其嚴重性將不下於14世紀遍佈歐洲的黑死病,當時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如今事不宜遲,防檢單位不僅必須迅即「補漏洞」,緊急採購補足嚴重缺貨的狂犬病疫苗,更應將防疫工作視同緊急作戰任務,立即協同衛生福利部等單位動員所有人力物力,「滴水不漏」的落實對家犬、家貓等寵物及第一線防疫人員優先施打疫苗接種,對流浪動物則應積極收容、妥予安置,甚至加強全面撲殺行動,始能杜絕狂犬病的擴散。

  符合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重點風險地區累計為南投縣魚池鄉及鹿穀鄉、雲林縣古坑鄉、台東東河鄉等4個鄉鎮及其他卅個山地鄉;上述地區家犬或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遭咬傷,所需治療用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費用,將由政府支應;其他地區曾接觸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者,未被咬傷或未有風險者,需預防注射仍由民眾自費。

作者:曾清風

0 意見:

張貼留言